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中国煤炭报 作者:康红普 时间:2021/7/29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全过程的,主要特征为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按照“阶段突破—重大突破”的“两步走”战略,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可分步实施。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煤炭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是新时代煤炭行业的新使命。所谓清洁低碳,就是全生命周期低污染、温室气体低排放;所谓经济高效,就是要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价格;所谓安全可靠,就是要实现供应来源多样化,能源系统灵活调节。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的高质量发展。煤炭行业要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不是产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多少产多少;煤炭企业不只是采煤、卖煤,要以煤为基,实现高端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综合能源提供商;矿区要实现生态恢复与煤炭开采同步,不是破坏环境,而是改善环境,建成绿色矿山;煤矿要实现煤炭—水—气及共伴生资源一体化智能开采;煤矿工人要从体力劳动型转向技能型人才;煤炭产品要实现高端化、多元化、精细化、系列化,满足煤炭消费的多层次需求。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煤炭开采过程中,要用机器代替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安全高效;不再有人员伤亡,职工健康有保障;退役恢复时,要与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好整合利用大文章。煤炭供应过程中,要精准供应,实现定制化生产。煤炭利用过程中,要实现高端化、多元化,清洁高效低碳。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为三高三低。三高是指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首先,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各环节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做到节约高效;其次,要实现“低死亡”到“零死亡”再到“零伤亡”的阶梯迈进,使煤炭行业成为高安全度的行业;最核心的,要造就一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能够引领行业进步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三低是指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最大程度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污染物、温室气体近零排放;改善矿井工作环境,降低工作环境对矿工身体的伤害。

按照“阶段突破—重大突破”的“两步走”战略,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可分步实施。2025年实现阶段突破,达到较高水平,全员工效提高100%,百万吨死亡率0.05以下,地表塌陷率减少一半,职业病发病率降低20%,加快实现全产业链“碳达峰”“碳中和”。到2035年实现重大突破,达到高水平,年全员功效达到1万吨/工,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先进发达国家水平,煤炭开采近零损害,煤炭利用近零排放。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探寻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要建设创新驱动的智慧煤矿体系。研究煤炭智能化开采的技术途径、配套装备以及安全保障措施,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智能煤机装备研发应用,重点研发智能自适应液压支架、智能采煤机等井下智能化大型机械设备,开展煤矿井下机器人研发工作,构建智能工厂,提高智能化煤机装备的制造水平。

二要建设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坚持近零损害与近零排放的理念,最大程度减少煤炭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让煤炭生产方式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方式绿色。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打造绿色开发与治理技术体系。

三要建设清洁、低碳、高效的利用体系。提升煤炭利用全过程清洁化水平,建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节能政策、管理机制。在开采、运输、利用全过程,明确清洁生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碳排放标准。

四要建设煤与其他能源协同融合发展体系。不能再走“一煤独大”的路子,煤炭要与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深度耦合,提升能源利用质量,走多能融合、多能互补的道路。

五要建设产需协同的供应体系。优化产能结构,形成定制化精准供应体系,提升煤炭应急供应能力。

六要建设合作共赢的全面开放体系。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全球煤炭投资、生产、贸易、运营等多元网络化合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煤炭国际合作新局面。

七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体系。提高人才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人才,改造和完善现有学科;研究生培养要结合重大科研任务,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煤炭行业的人才金字塔。

八要建设老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体系。目前,很多老矿区正在慢慢退出,要建立常态化的煤矿退出机制,推进老矿区生产与转型的超前对接。实现煤矿关闭政策的常态化,制定资源枯竭煤矿关闭制度,明确煤矿从业人员再就业的保障措施,实现从业人员的顺利退出。

九要建设引领发展的示范工程体系。把上述理念落到实处,示范工程必不可少。最终落脚点,要选择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典型煤矿/矿区,开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清洁、低碳、高效等方面的生产利用技术示范,建设引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例如智能绿色生产示范工程、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生态恢复示范工程、西部脆弱区地下水系保护示范工程、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利用示范工程等。(作者:康红普 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分时电价新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激发用户积极性
下一条: “双碳”目标下燃气发电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