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实时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实时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 蕴 时间:2022/5/13 
编者按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海的发展。本报为您讲述青海省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盐湖产业发展的故事。

藏羚羊在眼前尽情奔跑、雪豹悠闲觅食、藏野驴自在散步、昆仑山玉珠峰冰川滴答消融……一部部架在天空的“摄像机”,正精准地完成着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观测,通过“青海生态之窗”时时呈现。

5月10日,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年来,青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方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举措,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和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截至目前,青海已累计建成46个“青海生态之窗”视频观测点位,实时观测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丰富完善全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期间,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听取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并分别同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杂多县昂赛澜沧江大峡谷两个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殷切嘱托化为青海保护生态的实践力量。5年来,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了“青海生态之窗”远程高清视频观测系统,将“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观测视频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全省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实时精确观测和研究评估。“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已成为全国生态环境视频观测创新先行系统,生态环境数据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保护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举足轻重。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着青海省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的考核评估、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等重要任务,能通过遥感技术完成对从长江源区到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的实时动态监测。

近年来,在人员、技术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该中心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和实际调查,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

坐拥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多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深知生态监测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几年前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将污染源监测、“青海生态之窗”与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管平台整合,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由监测评估考核向生态环境监管并重转变。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青海生态之窗”是青海省实施的大型网络化远程视频观测项目,以非接触、远距离、大范围、360度全方位的视频观测,为环境监管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青海生态之窗”构建了实时展示青海省典型代表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平台。同时强化了对冰川雪山、草原湿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的视频记录观测,现已初步覆盖青海省五大生态功能板块。

据悉,“青海生态之窗”使用专业摄像设备固定在监测区域的运营商铁塔上。200万像素高清、星光级重载云台摄像机可实现水平360度连续旋转,在野外高寒环境下获取的数据及视频通过光纤宽带网络传输至青海生态云存储平台,夜晚利用激光泛光补光达3千米,还可通过热成像技术实现夜间观测。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命担当下,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以科技手段先行,集成视频观测系统、区域遥感监测监管平台以及污染源、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平台,开展监测、预警及监管执法,不断建强全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四川首次制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下一条: 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部分断面水质问题出现反弹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