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宝马集团携手河钢集团打造“绿钢”供应链
 
宝马集团携手河钢集团打造“绿钢”供应链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8/8 
8月4日,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在辽宁省沈阳市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从2023年中期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集团低碳汽车用钢,低碳汽车用钢的生产过程将少产生10%—30%的二氧化碳;随着钢铁行业创新技术的升级迭代,自2026年起,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在整车量产过程中将使用河钢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简称“绿钢”)。“绿钢”基于绿电和电炉等工艺,其生产过程将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95%。按照目前的采购计划,从2026年起,宝马集团在供应链端每年预计减少约2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合作备忘录,宝马集团将成为河钢集团绿色低碳汽车用钢的第一家客户。双方将基于宝马集团对钢铁材料的低碳需求,开发绿色、低碳的汽车用钢材料并完成相关认证。

此外,双方在汽车用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还将以“全透明”的方式对碳排放数据进行评价,从铁矿石开采到钢铁产品、从汽车用钢到汽车报废的所有阶段,都将逐一记录碳排放数据。双方还将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等负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建立对接交流机制,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与钢铁行业联动减碳,是宝马集团2021年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后的一个重要进展,更是两个行业在绿色转型上的一次突破性合作。遵循“家在中国”承诺,宝马希望与中国本土伙伴一起以创新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在2021年6月的宝马集团中国首届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宝马集团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产学研各方专家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钢铁低碳转型、绿色电力获取、循环经济以及绿色低碳标准”四大挑战开展深度研讨、专题研究、实地调研等活动。

创新赋能可持续供应链

据估算,生产一辆中型纯电动汽车所用钢材的碳排放约占该车供应链端碳排放的20%,仅次于生产高压电池(26%)和轻金属材料(23%)。因此,生产和使用“绿钢”是降低汽车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之一。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表示:“绿色汽车用钢将帮助我们生产更环保的汽车,实现双方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携手河钢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河钢集团在业内率先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并启动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形成了以“氢能产业化利用”为代表的低碳冶金领先优势。

根据合作备忘录,河钢集团将按既定的时间表完成工艺路径开发和相关认证。其脱碳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短期,利用氢基直接还原铁,实现现有转炉流程汽车钢10%以上的碳减排;中长期,新建设的电炉短流程可以实现50%以上的碳减排;2025年以后,结合绿电等举措,电炉绿色汽车用钢工艺将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95%。

一“马”当先:践行360度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遵守相关环境和社会公约出发,宝马集团致力于打造汽车行业可持续的供应链。宝马集团坚信,只有从最初的资源开采到最终的车辆回收实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才能达成最基本的减碳目标。

到2030年,宝马集团计划将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其中供应链端降低20%、生产端降低80%、使用端降低50%。此外,制造车辆时使用的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材料的比例将逐步从30%提高到50%。

致力于“生产最绿色的电动车”,宝马集团将围绕360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伙伴开展跨行业合作,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快“马”加鞭、携手共进。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4.2万余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下一条: 中美暂停气候变化合作,美国急了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