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明明纯电动汽车研发成本更低,为何还要花大价钱研究氢能源
 
明明纯电动汽车研发成本更低,为何还要花大价钱研究氢能源
来源:车轱辘 时间:2022/8/22 
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现良好开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摆脱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更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从大致方向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插电混动以及氢能源汽车,而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但氢能源汽车却很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氢能源汽车都很难大规模普及。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汽车品牌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花费大量的精力,这背后到底是为何呢?

氢能源汽车优势巨大

要弄清楚为何仍有不少车企倾力打造氢能源汽车,就先得了解氢能源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

困扰纯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短板是什么?不就是补能问题吗,现在的纯电动汽车即便是在快充的加持下,想要实现补能也得需要30分钟左右。而插电混动汽车,严格上来讲只是一个过渡产品,并没有完全摆脱内燃机。

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虽然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电的产生则并不“干净”,目前我国有70%的电量是靠火力发电站产生,而火力发电站所产生的污染物依旧很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纯电动汽车并非是“零排放”。

但氢能源汽车则不同,其补能时间可以做到与燃油车加油相当,只需要5分钟便能完成加氢。另外,氢本身就是清洁能源,氢能源汽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更重要的是,氢在地球上的储量极为丰富,如果能用适当的方法从水中大量制取氢气,届时氢气将成为一种廉价、洁净、高能的能源,完全可取代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

也正因如此,使得部分汽车品牌看到了氢能源汽车未来的巨大潜力,换句话来说,谁突破了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堡垒,谁就能主宰下一个时代。目前,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较为成熟的就是现代汽车和丰田,两者都已经在氢能源市场耕耘多年,早就推出了相关的量产车型。

成本难控是氢能源汽车最大阻碍

上文说到了氢能源汽车的种种优点,但氢能源汽车想要普及却仍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长安深蓝SL03正式迎来了上市,新车拥有增程版、纯电版以及氢电版三种选择,其中增程版的售价仅为16.89万元,即便是纯电版车型起步价也就18.39万元,但是氢电版车型售价却高达69.99万元,甚至网上也有调侃说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是摆明了不想卖,毕竟只是动力的不同,但之间的差价却如此之大。

其实,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车型高昂的售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氢能源汽车难以控制的制造成本。氢作为纯净的气体,自然界中并不是天然存在,需要后期提炼,而提炼氢气需要大量的成本。与此同时,氢气作为易燃易爆气体,如何储存和运输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再者就是,纯电动汽车补能需要充电桩,而氢能源汽车则需要与加油站类似的加氢站,建设一座加氢站的成本要远高于充电桩,甚至比加油站还要高。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可以参考,我国建设一个日加氢能力500kg、加注压力35MPa的加氢站,投资成本就接近1200万元,这还不含土地成本。

另外,想要让氢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加氢站的建设就必须与加油站相当,否则氢能源汽车补能快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250座加氢站,占全球加氢站总量的40%。而在2020年,我国加油站总量就达到了11.9万座,如此看来,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氢能源汽车离普通用户都还相当遥远。

写在最后:

就目前来看,氢能源汽车根本无法普及。而现代和丰田之所以大力研发氢能源汽车,就是在为未来打基础,试想一下,如果现代和丰田突破了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堡垒,将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势必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导者,最终的收益定会无法想象。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多晶硅供应吃紧 中国台湾地区多家光伏厂将涨价
下一条: 中国-芬兰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在广州建成投产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