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减排背后的能耗代价不容忽视
 
减排背后的能耗代价不容忽视
时间:2009/12/18 

    “我们常说节能减排,但其实节能和减排是个矛盾体,减排往往是耗能的。至今还没有研究者针对减排中的节能问题建立相关模型和参数。”在最近一期主题为“过程工业减排中节能机制的若干科学问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表示,在过程工业减排中实现有效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钥匙”。

    我国“十一五”规划对万元GDP能耗的降低提出明确指标,但对于减排指标,仅提出化学需氧量(COD)以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减少。“由于减排量背后的能耗代价及节能机制从未被重视和揭示,造成国策难以实施。”陆小华说。

    “节能可以同时获得减排效果,而单纯的减排过程却会增加能耗。这两个目标不一定同向。”会议执行主席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霄认为,节能减排可以通过过程重构、集成、优化而从源头实现,同时也需要辅以末端治理满足环境需求。“我们面临的是资源、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的多目标全局最优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过程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过程工业是通过物质的化学、物理或生物转化,制造新的物质产品,涉及化工、石化、能源、冶金、医药、食品、建材、核技术、生物技术等工业领域。

    据了解,我国过程工业产生的GDP已超过总量的1/6,而能耗却超过了总量的50%;同时,该工业领域更是污染大户,我国各种过程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处理的难易程度和能耗高低相差甚远,如极低浓度的难降解有机毒物,虽然COD不高但毒害极深,处理能耗极高。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工业园区采用的集中污水处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不同浓度的污水混合,然后再分离污染物,违背了科学原理。过程工业减排途径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污染和减排的能耗相互转移、转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减排,要多种方法组合优化,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末端治理中,要根据毒性选择性去除污染物。

    目前,由于国内外缺少定量描述减排不同污染物所需的能耗数据,导致难以针对不同污染物提出科学、合理、定量的减排指标,也难以真正定量地评价过程工业节能减排的效果,并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专家认为,这给减排的最终落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过程工业的减排问题上,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或清洁生产进行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目前国内外推行的绿色化学‘零排放’或清洁生产,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它所消耗的高能耗代价。”陆小华说,针对我国过程工业发展带来高污染累积总量的国情,减排中的节能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考虑物料衡算或者能量衡算,未能对开放体系、复杂物质、极端条件做定量描述,因此不能真实评价过程工业节能减排的效果。

    节能减排已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对于过程工业的节能问题,主要是利用有效能的概念让能源最大限度地梯级使用。与会者认为,将过程工业与新材料和新能源工业进行耦合,应用化工热力学原理,结合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各高耗能过程工业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的系统化模型,进行科学、客观、定量的评价,能为我国过程工业复杂多变的污染物治理节能潜力和机制研究提供科学判据。

    “建立评价过程节能减排的科学标准迫在眉睫。”会议特邀专家华东理工大学胡英院士表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煤老板转战印尼
下一条: 电动汽车产业标准预计明年出台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