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节能增效是“金矿”
 
节能增效是“金矿”
时间:2010/11/18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思路已经清晰,除了通过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加快推进新能源等满足能源增量的方式外,还将在节能增效等“减量”上下工夫。事实上,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单位GDP能耗、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决定我国能源需求增长仍然会保持较快的速度。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收入持续增长,购买力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改善使汽车、住房等市场持续扩大,带动了相关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只有2.5吨标准煤,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但从单位GDP能耗来看,我国的GDP总量与日本接近,但能耗却是日本的4.6倍。如果不对现有的能源消耗方式进行改变,我国人均用能水平达到日本甚至美国的水平,将消耗掉全球80%的能源。

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缓慢。据媒体报道,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从1978年的15.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0.95吨标准煤,30年间下降了14.73吨标准煤,年均下降8.8%。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能耗水平下降明显变缓,在2003年还出现了回升的态势。按照汇率法计算,我国能源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02年,我国1亿美元GDP约消耗的能源分别是日本的4.48倍、德国的5.43倍、美国的2.86倍、巴西的3.27倍,甚至是印度的1.3倍。

当前,清洁能源在成本、技术上,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都还是非常有限的。一味地提高供应来满足能源需求的路是不可持续的,节能增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节能增效包括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两个方面,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提倡空调限定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在电器待机时关闭电源等宣传,主要是从节约入手的。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更为复杂,需要在能源输送方式、先进能效技术以及能源价格等方面下工夫。

我国当前的能源输送方式显然效率不高。据研究显示,我国能源运输的效率系数为1.6,这意味着每消费1吨能源要运输1.64吨的能源。其中,煤炭运输效率亟待提高。我国七成以上的能源供应依靠煤炭,在煤炭运输环节中,公路占运量的54%,铁路占36%,水路占10%,而公路运输是最不节能的。目前,部分能源大省在考虑改变单一输煤的方式,实施输煤输电并举。内蒙古“十二五”期间将坚持煤“从空中走”的发展战略;山西也在规划扩大晋电外送的规模。

在技术方面,一些专家建议,我国新建工业项目应当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同时,对旧项目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火电“上大压小”就是以先进的高能效大机组取代小机组的方式,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能效水平。相应地,新建机组的能效要求也将有所提高。

此外,价格是调节能源利用的关键市场化手段。对于用能单位来讲,提高价格意味着成本增加,自然会有动力进行能效提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就表示,要在保证基本用能的基础上,限制过度用能。国家发改委此前就实施阶梯电价征求了意见,事实上,不只是电价,各种阶梯能源价格都将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十二五”能源规划作为一个完整的能源供求规划体系,在考虑新能源替代、能源结构优化以满足需求增量的同时,也考虑了节能增效带来的需求减量效应。如果能够做好节能增效,也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能源富矿。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发电集团资本运作呈现四大新趋势
下一条: 李俊峰:新能源发展不能“挑肥拣瘦”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