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杨昆:以电气化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杨昆:以电气化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6/7 
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电气化是指在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中普遍使用电力。以清洁能源为供电主体,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加强电能替代,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能够有力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难以根本改变。数据显示,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四成。以清洁能源为供电主体,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加强电能替代,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是立足国情、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
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大,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推动终端消费电能替代提速扩围,不仅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有利于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催生大量相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能源产业竞争新优势。
助力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电力服务能否实现普适普惠、可获得、城乡均等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加强电能替代,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明显提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电气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要坚持节能优先方针,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强化顶层设计,多措并举推动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推广应用绿色工艺和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聚焦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加快推进电气化进程,推动新型电能替代装备融入更多工业生产环节。加强碳排放监测与核算,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推动全社会形成经济高效、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更好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依靠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满足增量能源需求,逐步使清洁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以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以水电、核电等清洁发电为支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清洁电力供应。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牢牢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光伏、海上风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形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进一步激发以电能为主要用能形式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创新活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意大利或在明年放弃煤电
下一条: 中国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