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极端天气事件这样影响全球
 
极端天气事件这样影响全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3/12/13 
世界气象组织5日发布报告说,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该组织于正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发布这一报告称,这十年来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极端,这是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酷现实。各国需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全球升温控制目标。

“更多极端高温,挑战更加严峻”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今年几乎全球都经历了热浪。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大大增加了破纪录高温的可能性,在陆地和海洋引发更多极端高温,挑战更加严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11月参加该组织一份年度报告的发布会时说。

美国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州今年7月连日遭高温炙烤;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今年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干旱;欧洲南部和北非多地也出现持续和极端高温,意大利、突尼斯和摩洛哥分别报告了48.2摄氏度、49摄氏度和50.4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均破当地纪录。

气温升高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风险。加拿大今年的野火季持续超过5个月,累计过火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今年8月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野火导致至少99人死亡,成为美国百年来致死人数最多的野火;同月,希腊东北部持续十余天的野火造成数十人死亡,成为今年以来欧盟境内最严重火情。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工作室首席科学家朱定真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近年来,全球各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历史极值不断被突破。

“更多、更强烈、更频繁的暴雨和洪水”

除极端高温天气外,全球变暖也导致全球和区域降水发生变化,暴雨和洪水频发,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世界气象组织水文、水与冰冻圈分司司长乌伦布鲁克日前说:“随着地球变暖,我们将看到更多、更强烈、更频繁的暴雨和洪水,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洪涝灾害。”

今年10月下旬,随着“非洲之角”地区进入雨季,该地区的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均遭遇持续暴雨并引发洪灾。肯尼亚气象部门预测,强降雨将持续到明年1月。索马里灾害管理局11月底宣布,近一个月来持续暴雨引发的洪水已导致该国至少96人丧生,约230万人受灾。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12月雨季结束时索马里可能有43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

今年9月,地中海地区气旋带来强降雨,影响了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利比亚多地,并在利比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5月,热带气旋“穆查”从孟加拉湾登陆缅甸,是缅甸10多年来遭遇的最强热带气旋;2月和3月,热带气旋“弗雷迪”袭击非洲南部,是世界上持续最久的热带气旋之一,导致数百人伤亡。

朱定真说,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使台风和热带气旋发展得更加迅猛,因此对沿海地区造成的威胁也更大。

“必须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首要任务”

塔拉斯5日说:“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极端,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特别是在过去十年(2011年至2020年)中,严重高温的风险显著增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个十年的温度都高于前一个十年,且没有看到这一趋势立即逆转的迹象。海洋变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正失去拯救融化中的冰川和冰盖的机会。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无疑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首要任务,以防止气候变化失控。”塔拉斯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夏全球多地面临热浪时也警告说:“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他呼吁国际社会在减排、气候适应和气候融资方面采取行动,以“阻止最坏的情况发生”。

(新华社电 记者胡丹丹、孙晶)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分歧严重,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加时赛”
下一条: 绿色外卖推出国家标准 减少各环节食物浪费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