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开启我国“万米时代”
 
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开启我国“万米时代”
来源:中国石油报 时间:2024/3/7 
我国深地钻探正式开启“万米时代”。3月4日14时48分48秒,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标志着我国万米钻探系列技术步入世界前列。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并开展理论技术储备,加快向深地挺进。2023年5月30日,肩负科学探索与油气发现使命、设计井深达11100米的深地塔科1井鸣笛开钻。

279个日夜里,深地塔科1井使用29支钻头和1060多根首尾相连的钻杆,连续钻穿12套地层。其井斜、井径、固井等关键质量指标均100%合格,并创下我国钻井领域多项纪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评价:“这在我国钻探工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突破未知。”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介绍,“9000米后没有任何邻井参数可借鉴,每向下1米,都是在‘无人区’里凿出一条路。”从9000米到10000米,深地塔科1井用时70天,日均钻进14.29米,使用了近一半钻头,而第一个1000米仅用时4天。

近200摄氏度超高温、140兆帕超高压、352吨超高入井载荷,深地塔科1井的破万之路面临“极限挑战”。为此,其应用了200余件国内顶尖装备和技术: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抗230摄氏度高温和175兆帕高压测井仪器……国产化率达90%。这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充分体现。

深地塔科1井破万,得益于精准的地质预测、及时的随钻分析、靠前的技术支撑。巍巍钻塔下,一支15人的团队24小时驻井待命,打造“零距离”维保圈;3000多公里外,346项井下数据实时传输至北京,专家“云上”集结,协力为安全钻进提供支持。

井场的百格盒中,储存着一份份新鲜岩屑,其珍贵程度堪比“月壤”。8000多份岩屑,记录了地球从6000多万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沧桑巨变。据此,我国将绘制出首份万米深层地质剖面图,为超深地层科研和资源勘查提供翔实的原始数据。随后,万米物理测井、万米取芯等一系列科探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探测获取万米井下真实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表示。

从7000米到突破8000米,29年;从8000米到迈入9000米,15年;从9000米到冲破10000米大关,3年。不断缩短的时间,不断提升的速度,彰显着我国矢志深地探索的决心和信念。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两会: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潘功胜、吴清答记者问
下一条: 杨长利委员: 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