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吊装完成 挺进深远海!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吊装完成 挺进深远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古峻岭 刘润泽 周驰森 时间:2024/7/4 
7月3日,国家“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州完成吊装。这台大风机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将为我国海上风电向大型化、深远海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紧张作业,2个巨大的叶轮精准完成吊装对接。和普通海上风机不同,“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为全球首次采用双风轮、双主机设计,两座塔筒以“V”字形排列,搭载两台8.3兆瓦风机,总容量达到16.6兆瓦,轮毂中心高度达到128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这台漂浮式风机采用了双叶轮结构,与同等容量的单叶轮风机相比发电量提升4%以上。“明阳天成号”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在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底部浮力基础上,托起万吨风电平台,这是全球首次。


“明阳天成号”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项目负责人 陈发桥:风电平台采用了下风向和单点系泊的技术,使这台漂浮式风机的抗台风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这台漂浮式风机的成本显著下降,使深远海风电开发具有经济性。


下一步,“明阳天成号”将拖航至广东阳江的海上风电场进行海上安装。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度,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林毅峰:漂浮风电在水深大于80米的海域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漂浮风电低成本、规模化开发,是保障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漂浮风电作为风力发电和海洋工程交叉的技术制高点,可以促进我国深海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吊装完成

这台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完成后,就不再允许访客进入了。总台央视记者抓住吊装前最后的机会,登上这座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进行独家探访。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要想上到风机的最顶端,先要爬上30米高的主塔筒。我感觉爬的过程中和在陆地上一样非常平稳。工作人员告诉我,整个爬梯一共有70级。

爬上中间的主塔筒,记者选择进入了Y字形风机两个斜塔筒其中的一个,这段塔筒长度超过100米,为了方便维护人员的日常巡检,特意加装了斜拉电梯。这在全球的海上风电领域也是唯一一个。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现在是在斜塔筒里,整个塔筒的长度超过120米,接近30层楼高,一共有400级台阶。如果人爬的话至少要20分钟,我乘坐这种斜拉电梯,也需要10分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坐商场里的扶梯。塔筒内部还是挺宽敞的,它的整个形状是水滴状结构,上风是椭圆形,下风这一端则是像是水滴的尖儿一样。这种结构在风力发电机组当中是空气动力学上的最优化设计。由于太阳的暴晒,塔筒内部温度已经超过40摄氏度。

斜塔筒里长长的通道,就像是神秘的天梯,一直通向风电机组的顶部。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现在是在风电机组主机上,这里也是机组最高的平台。它高达130米,相当于40层楼高。这两台主机相隔187米,正在吊装的叶轮就是要安装在这两个主机之上。这个项目也是全球首次把拉索系统应用到了海上漂浮的风电机组上。我们可以看到有13根主拉索把这两个斜塔筒和底部漂浮基础连在一起。

工作人员介绍,整个风机的重量接近1万吨,底部的浮式基础宽度超过105米。如此庞大的身躯是如何从岸上移动到海里的呢?


“明阳天成号”海上风电平台漂浮式基础工程项目经理 蒋巍:这么大的尺寸在大部分码头都无法实现下水,我们用重型平板车将它运到半潜船上,然后把半潜船拖到深水区,半潜船下潜离开,风电平台就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下一条: 李强: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