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美国科技大厂加紧布局核电站
 
美国科技大厂加紧布局核电站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倪浩 时间:2024/7/4 
面对人工智能(AI)兴起带来的用电量飙升,停滞已久的美国电力基础设施开始捉襟见肘。因此,灵活、全天候的核能发电开始成为不断扩建数据中心以发展人工智能的科技大厂们争抢的新目标。然而,沉寂已久的核电是否真的能落地数据中心、助力美国AI发展?

从抢芯片到抢电

AI热潮催生的用电需求,使得美国科技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电力供应。现在,他们锁定了一个关键目标:美国的核电站。

《华尔街日报》7月1日报道称,全美约1/3核电站所有者都在与科技公司就新建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进行谈判以满足人工智能需求。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将与美国最大核电厂运营商星座能源达成协议由后者位于美国东海岸的一座核电站直接供电。

此前,在今年3月的另一笔交易中,AWS曾以6.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核电驱动的数据中心。此举还引起了该州消费者维权人士帕特里克·西塞罗的警惕,他称:“以前从未有人能对核电厂说,你们能提供多少能源,我们就要多少。”

《华尔街日报》介绍称,绿色能源中,太阳能和风能对地理、天气条件均有要求,在没有阳光和风力的时候,供电和储能都存在问题。而全天候的核电将比其他类型的发电方式可靠得多,可以帮助科技公司在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同时履行气候保护承诺。

在可持续能源期刊《焦耳》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如果谷歌将生成式AI融入到每一次搜索中,其用电量估计将上升到每年290亿千瓦时左右。这比肯尼亚、克罗地亚等许多国家的用电量还要多。英国《金融时报》称,到2026年,数据中心用电在美国电力总需求中的占比将从4%升至6%。

不仅如此,各个大厂还在持续不断“卷”芯片,“卷”算力大模型,未来,AI用电量或将面临指数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高耗电行业的电力需求将约是2022年的两倍多,相当于德国4年电力需求总和。

事实上,“核电站+数据中心”的供能合作模式已经开始,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集中的地区。除了亚马逊,OpenAI也与美国奥克洛公司达成协议,在爱达荷州东南部建造了一个小型核电站为其旗下数据中心提供电力。去年夏季,微软也与星座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通过旗下核电设施为微软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供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科技公司并没有开源建新的电力设施,而是从现有的核电厂中买电,分流现有的电力资源,《华尔街日报》称,此举引发了人们对电网可靠性的担忧。此外,对电力资源的抢占,将迫使其他电厂不得不增加天然气的发电来取代被转移的核电,阻碍美国能源转型的目标。

一则特殊的“招聘启事”

为了探索未来供电解决方案,微软2023年开出招聘启事,希望寻找一名核技术专家,负责评估和整合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和微反应堆,“为支持微软云和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同年5月,微软还与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签署了一项电力购买协议,计划于2028年向其购买电力,OpenAI CEO奥尔特曼正是这家初创公司的早期重要投资者。

针对核电供能数据中心的前景,美国能源部核电加速创新门户计划创新技术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洛斯表示:“我们持续研究将核电与数据中心结合起来产生的经济和电力效益前景。”日前,美国还通过了《核电复兴法案》,希望为大规模新建核电站、推进新型核电技术商业化铺平道路。

美国电力供应面临瓶颈

此外,美国电网规划还十分老旧,即便是将核电划入AI数据中心的供电来源中,美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依然无法缓解。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总体需求的激增使美国全国范围内正在排队等待接入电网的发电和输电项目不断积压。

华泰证券一位研究员近日在研报中认为,面对需求的爆发,美国的电力供给成为新的“瓶颈环节”。受审批流程和建设能力因素影响,美国新建电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并网投运平均需要5年时间,新建输电项目全流程需要7.5-13年时间。因此,在新增负荷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美国电力供需紧张、电价上涨或将成为一个长期持续趋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科技大厂开抢核电资源,首先反映了美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其次他认为,核电供应在稳定性上优于风能和太阳能,但是,将核电用于数据中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上的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复杂的问题,尤其会面临来自民间的抵制。

他补充称,核电从选址到建设再到发电周期相当漫长,至少在十年之久,指望十年后的核电解决问题也不现实。目前来看,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电力短期的重心还是油和气。

林伯强也表示,美国电力供应增长一直很缓慢,面对AI用电需求突然的爆发,各种发展电力供应的选项纷纷涌现,从而使得数据中心非主流供电来源的核电的发展也摆在了人们的案头。不过林伯强认为,从核电漫长的建设周期来看,抢占核电资源更主要的是这些科技大厂着眼于未来的长期规划,后期如何落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扎波罗热核电站称一架无人机在核电站上空被击落
下一条: 新突破!我国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下线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