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中国经济“半年报”,两大趋势显现
 
中国经济“半年报”,两大趋势显现
来源:国是直通车 时间:2024/7/16 
中国经济“半年报”15日出炉。伴随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中国经济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姿态进入下半年。

四大宏观指标 凸显“稳”

观察经济运行状况,通常可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组成坐标系。“稳”字,从这些领域数字上可见一斑。

上半年,中国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能够实现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

就业方面,尽管总量和结构性压力仍存,但经济增长特别是劳动密集度高的服务业持续恢复,带动就业稳定扩大。上半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改善,中国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其中二季度上涨0.3%;核心CPI同比上涨0.7%,基本稳定。从国际收支看,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转型发展质效 折射“进”

如果说增长之“量”折射出经济运行的“稳”,那么转型之“效”、发展之“质”,则更多反映出“进”的一面。

中国各产业向“新”向“绿”的转型态势,今年来愈加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变化不只出现在生产线上,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

这种“量增质升”,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更显不易。

前述发言人坦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通胀具有粘性,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复杂环境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措施接连出台,经济表现在全球范围内依然较好。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官方预计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瞄准全年增长目标发力

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为应对更多外部不确定性,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积累了有利因素。

展望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出口仍有一定韧性,但也面临回落压力,政策将继续加码,扩大内需,固本培元,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由于一季度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且去年新发万亿国债集中至今年使用,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看好内生动能持续修复将稳固经济增长规模:家电消费、服务消费等支撑下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财政支出加力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紧跟制造业投资“步伐”;内需加快修复将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认为,上半年中国出口、工业生产,以及制造业、基建投资表现较强,尤其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成为经济活动的亮眼因素,预计中国可以达成全年5%左右的GDP增长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53.9%
下一条: 中国就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提出设立专家组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