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中国能源危机30年内凸显 可燃冰备受期待
 
中国能源危机30年内凸显 可燃冰备受期待
时间:2010/5/31 
    中国能源消耗量日益增长,2009年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消耗量约为2000年的两倍。预计2020年的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还要高出50%。中国已经成为能源进口大国,主要能源进口量逐年递增。按照目前能源储量和消耗量计算,能源危机将在未来30年凸显。

  中国近年来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环境、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总发电装机量的17%,只能缓解化石能源的不足,难以成为能源消耗的支柱。

  2009年,中国青海发现巨大储量可燃冰。可燃冰为高效、清洁能源,储量巨大,有极大潜力成为未来替代能源的首选。本次青海发现的陆上可燃冰储量,如能合理开发,可以维持中国能源消耗近90年。而全世界已探明海底可燃冰储量,可维持人类能源消耗1000年。

  全球能源价格不断攀升,谁能最先掌握替代能源的开发技术,谁就能成为未来30年最重要的经济实体。本文建议有实力的公司,以本次陆上可燃冰开采为契机,突破海底可燃冰开采难题,占领未来能源市场。

  关注可燃冰

  2009年,中国青海省发现巨大储量可燃冰,极具潜力成为替代能源。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远景储量达到350亿吨油当量。有专家认为,本次发现为中国能源史上仅次于大庆油田的重大发现。专家预计,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接近于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天然气储量的2倍。

  中国可燃冰资源潜力为803.44亿吨油当量,发展空间巨大。

  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

  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可燃冰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冲突。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可燃冰燃烧后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清洁无污染。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积极投入可燃冰的开发与利用项目中,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关注。1960年,可燃冰在苏联西伯利亚最先被发现,美国、日本、德国等先后跟进。可燃冰已列入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议研究计划,每年获千万美元财政拨款。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

  日本开始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2000年开始,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进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的地层深处海洋地质取样研究联合机构,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进行海底可燃冰勘探。

  本次发现的青海可燃冰为陆上资源,基本处于地表之下130~198米,开采十分便利。一些地方的矿藏离地表仅20米。美国、德国、日本等先后发现可燃冰,但多存在于海底450米之下。海底勘探技术难度远远高于陆上,是可燃冰发现多年却没有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

  此外,青海地区的冻土层相对较薄,钻探条件优于现有其他资源。青海地区冻土层只有80~120米,北冰洋周围大陆冻土层为600~1000米。

  可燃冰项目受到地理条件、环境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应尽快开发。本次青藏地区部分可燃冰埋藏极浅,其表面冻土层最薄之处只有30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可燃冰表面冻土层在渐渐溶解。一旦表面压力不够,可燃冰将很容易气化泄漏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气体,其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25倍。

  中国已经开始加速可燃冰的项目开发。可燃冰项目作为专题已经向国家能源局作了汇报,申请将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地质勘查、开发应用等专项规划也已经开始加快推进。

  可燃冰与脱碳项目捆绑

  建立可燃冰开采和脱碳技术结合的联合投资计划,将大大增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承诺在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脱碳项目和可燃冰项目同时申请,将抵消可燃冰排放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

  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脱碳项目的主要产品工业用二氧化碳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新的钻探技术可采用灌注大量液体二氧化碳,气化之后产生的巨大压力将原油或天然气挤出。目前原油及天然气开采主要采用技术为灌注大量水,增加压力,将原油挤出。使用二氧化碳的开采效率与水相比将大大提升。脱碳项目的主要作用是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化,与可燃冰项目完美互补。

  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绿色发展项目,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将大大提升合作项目的机会。参照风能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在此类新型项目的审批过程中有很大的决定权。地方政府在审批风能项目时,会要求优先使用本地的企业资源。

  可燃冰开采及进一步的运输、利用等环节可以解决大量的当地人员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对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及就业问题解决的项目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

  可燃冰真正的未来,在于海底可燃冰的勘探,它将成为人类能源危机的最好替代品。陆上可燃冰仅在青海省发现,未来陆上可燃冰勘探的前景不明朗。除了海岸线附近,可燃冰基本埋藏在海底。可燃冰的巨大储量存在海底,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底可燃冰满足人类1000年内的能源需求,且分布很广。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舒印彪:尽快制定风电并网国家标准
下一条: 光伏发电发展应防止“过热”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