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十年下降54%
 
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十年下降54%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24/9/27 
9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过去十年,我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去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十年前下降了54%。

优良天比例连续4年达86%以上

黄润秋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发展和保护的成效不断提升。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83%,优良天比例连续4年达到86%以上。2023年,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9.4%,比十年前提高了25.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创了历史新高。

此外,全国森林覆盖率在2023年达到了24.02%,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先后命名了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城乡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发展“含绿量”明显增加

在生态环境的“含金量”显著提升的同时,发展的“含绿量”也明显增加。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95%以上煤电机组和45%以上的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十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燃煤锅炉也从近50万台减少到不足10万台;还完成了北方地区3900万户的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方面,十年来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辆超过4000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去年的80%以上,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黄润秋介绍,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已超过30%,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立,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也得到了妥善处置。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35年,全国PM2.5浓度要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这意味着全国339个城市全年平均浓度要达到现在北京6月到9月的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发布会上表示,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重道远。我国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全面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等措施带来的减排红利已大幅减少,近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夏季异常高温、秋冬季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因素频现,也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较大冲击。

赵英民表示,未来要更多依靠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突出精准治污,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广新能源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突出科学治污,以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臭氧污染;突出依法治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监管、依法治理,落实“一企一策”,坚决反对“一刀切”。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清洁能源成为中国—东盟合作重点领域
下一条: 9月储能订单为何暴涨?“金九银十”的说法是否成立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