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走进智能矿山,看煤炭科技“智慧”新实践
 
走进智能矿山,看煤炭科技“智慧”新实践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2/27 
想象一下,矿井仿佛一块“透明”的物体,无论是井下的地质构造、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还是工人的工作场景都能尽收眼底;井下哪里有断层、哪里有瓦斯、哪里有水害都能清晰可见,助力实现成功避险……那么,打造安全、智能、高效矿井的目标就可以更进一步。

当前,伴随着煤矿智能化步伐加快,地质透明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研发攻关和技术积累,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纱正被揭开,也成为洞察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的缩影。

近日,《记者去哪儿》栏目走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看“智慧”矿山如何让煤炭开发变得更加安全、绿色、智能。

“地质透明化是煤炭开采的基础保障。它不仅让地质灾害隐患无所遁形,更大幅提升了开采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煤科透明地质公司总经理刘再斌介绍,要建设透明矿井,需通过集成地质勘探、三维建模、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井地质环境及隐蔽灾害的全面、精准掌握。

智能化煤矿建设,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工们的工作方式。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天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忠表示,智能化煤矿一方面通过采掘装备的自适应协同作业,把煤矿工人从危险恶劣的采煤工作面解放出来,有效促进煤矿高效、安全开采;另一方面,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优化煤矿生产过程中作业工艺流程,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降低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因素对开采效率的影响,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

在智能开采场景中,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开采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控制系统为智能开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如同矿井的‘大脑’,通过瓦斯、粉尘、风速、温度、湿度传感器这些感知环境的‘神经元’,为‘大脑’传输工作面安全生产和采煤作业的参数,智能大脑汇聚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监控、预测预警、自主决策、远程控制。精准指挥着各类智能装备高效运行。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供电供液系统等各类智能装备如同人的‘五官’和‘四肢’,根据大脑指令,精确执行各种动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李明忠说。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进数智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科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煤矿智能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国法认为,智能开采,是智能矿山的核心环节。如今,智能采煤机成为了真正的“智慧矿工”。它们不仅能够自主导航,还能根据煤层厚度、硬度等地质条件,智能调整作业参数,实现精准开采。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能耗和损耗。得益于智能开采,从采煤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机器人与无人设备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实时通信,形成了高效、稳定的作业系统。这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我们正以智能开采为突破口,引领煤炭行业迈向更加智能、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开采将成为煤炭行业的常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李明忠表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全国港口动力煤库存同比上升超1300万吨
下一条: 产地调价煤矿减少,但大幅下调的外购价存在明显利空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