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7月1日消息,俄罗斯研制的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的主要部分6月30日在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工厂下水。电站将在22个月后完工,届时将进入北极地区运行,为俄远东地区提供重要的电力来源。
报道称,此次下水的并非完整的核电站,而只是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罗曼诺索夫院士”号核反应机组。目前这个浮动反应机组还只是个“盒子”,但将在22个月之内被组装上所有必要部件;随后,它的两个35兆瓦反应堆将在摩尔曼斯克填装燃料,再从那里经过北方海路运往远东,进入远离维柳钦斯克市能源中心的水域。
据悉,浮动发动机组长140米、宽30米,排水量为2.15万吨,吃水5.6米,本身没有动力。它只是未来浮动核电站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两个部分分别用于保护环境的水利设施和用于向用户提供电力的输送设施。浮动核电站原计划采用自主航行设计,但这需要将其长度增加30米,并且增加与发动机有关的预算。自主航行设计被认为不合理的另一个原因,是浮动核电站通过北冰洋时,无论如何都需要有破冰船护送。
俄罗斯原子能署署长谢尔盖•基里延科对《新闻时报》说:“浮动核电站将帮助解决俄罗斯极北地区能源短缺问题,那里不能建造1500兆瓦-2000兆瓦的核电站,‘蒙诺索夫院士’号这样功率不大的浮动核电机组对那里正合适。我们计划浮动核电站在2012年投入运转,经过7年补充一次燃料。电站寿命为32年,然后将被拖回工厂,进行加工和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