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低碳经济“新”在哪里
 
低碳经济“新”在哪里
时间:2010/10/13 
创新改变世界,低碳引领未来。

科学编制 “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很大。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两大目标,坚定不移推进跨越式发展,我省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讨论。讨论中,大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紧迫性、可行性认识比较一致,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途径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关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自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以来,这一概念受到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也引起专家学者多方面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也就是说,低碳的概念既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来的,也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为我省刘汉元、刘建生合著的《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这本书写序时指出的那样,我们的观点和西方的观点有一点不同,我们并不是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唯一目标,而是把低碳经济的目标定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的概念。低碳经济不仅仅会改变能源结构,改变产品结构,而且会更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新”在哪里?新就新在它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低碳经济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最近,国家发改委已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广东、天津等五省八市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验地区。由此看来,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低碳试点”走向“低碳发展”,我们别无选择!

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大力倡导低碳消费,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用低碳理念指导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就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而言,要敢于创新探索,勇于试点试验,首先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重点突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实现向低碳发展的转型。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特别是要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四川而言,尽管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在多晶硅和新能源等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若能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力度,必能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消费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期待着低碳经济从四川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智能电网黄金十年即将到来?
下一条: 成思危:征碳税可从火电做起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