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中国化工集团:“零排放”管理倒逼节能减排向纵深推进
 
中国化工集团:“零排放”管理倒逼节能减排向纵深推进
时间:2008/4/14 

  4月12日,中国最大的化学原材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年初正式对外宣布:在全行业内用3年至5年推行“零排放”管理,凡今后新上项目,按照“零排放”标准严格审批;凡今后技改项目,达不到“零排放”的要限制审批。2008年,企业计划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4个“零排放”试点企业技改项目,对完不成指标的企业“一把手”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这则消息,无疑把“高耗能、重污染”的化工行业,推向了节能减排的风口浪尖。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向全社会提出“零排放”目标和管理,通过自我加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改变人们头脑中的“化工就是污染,污染就是化工”的印象,展现中化集团作为中央企业的环保新理念和社会价值观。

   危机意识决定“非常”行动

   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同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化工产品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我们也难忘却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严重突发环境事件拉响的环保警报。

   污染环境,始终是支悬在化工企业头上的利剑。节能减排,始终是道化工企业绕不开的难题。

   “化工行业天然是个多元化、过度竞争的行业,目前全国有各类化工企业2万多家,受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影响,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面临巨大压力,不搞节能减排无法生存。”任建新坦言,节能减排是企业的“新生路”,中国化工必须痛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节约能源消耗,禁止制造污染。

   思路决定出路。中国化工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酝酿、部署以“零排放”管理实施持续改进为目标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去年岁末的年度工作会上,任建新郑重提出:2008年工作重点是树立“零排放”管理理念,全面完成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去年下降7%,废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量分别下降3%以上的环保目标。

   中国化工率先主动提出全行业“零排放”战略,此举在整个行业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任建新在解读“零排放”要义时表示,“零排放”是相对于达标排放而提出,是无限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动。抓好“零排放”管理,不仅是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在新形势和新挑战面前,抓好“零排放”管理企业则生存和发展,忽视则被淘汰或消亡。中国化工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努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否则,就受制于人,就谈不上“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国际化经营。

   在他看来,中国化工历经20年发展,已经具备“零排放”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去年集团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全系统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25个、海外研发基地5个。

   “零排放”打造“绿色化工”

   中国化工的“零排放”管理从“水”入手先行实践。去年10月初,集团总部组织进行系统全面的企业水务基本情况和废水排放情况的综合调研工作;随即,废水回用试点工程、试点单位和技术方案相继确认。集团确定了10家企业逐步开展试点,重点支持“零排放”试点企业技改等14个项目计划,安排投资7亿元。

   岁末年初,中国化工麾下两大企业——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蓝星石化天津分公司的试验工作悄然启动。

   “这杯里盛的水可以喝!”随着蓝星环境工程公司经理王宇彤一句自信干脆的话语落音,集团公司科技部副主任郭有智毫不犹豫举起水杯张口喝下……这是记者日前在采访天津石化含油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时,看到的情景。

   一池油乎乎、黑黢黢、脏污不堪、气味刺鼻的炼油废水,经过几道“槽槽罐罐”的工序,竟然神奇变身为清澈无比的清水。

   国内炼油废水回用的探索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一直没有有效突破。蓝星环境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集成技术解决膜污染、低运行费和长周期运行以及设备国产化问题,专门开发了车载移动双膜法中试装置,使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运用于炼油污水回用成为可能,回到锅炉补给水、循环冷却水以及厂区景观用水的路线可以使企业的水回用率达80%以上,回用成本控制在每吨2元多。

   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华星石化有限公司是中国化工旗下的一家大型石化企业。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以前高高的炼塔上熊熊燃烧的火炬不见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将这些废气、尾气通过气柜引进锅炉当燃料。仅此一项,每年可节能增效1000多万元。

   对于大量因治污减排不能达标而望“污”兴叹的化工企业而言,中国化工“零排放”试点的阶段性成果足以证明:化工未必与高耗能、重污染划等号,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用“铁的手腕”落实好“铁的目标”

   2月28日给所属企业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和“零排放”管理工作要点》,3月7日印发《关于调整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零排放”管理这一核心词与中国化工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措施都休戚相关——

   全面建立“零排放”考核、激励、问责、退出机制。对列为“零排放”的示范工程,由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和试点企业按照各1/3的原则给予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和“零排放”管理列为各单位的“一把手”工程,对完不成任务者将给予红牌警告、限期整改,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违规失职者将就地免职、严肃查处;树立“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理念,凡限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高耗能、高排污老装置,将退出生产领域。

   推进节能减排和“零排放”管理调整产业布局。今后,中国化工着力推进基地化生产,鼓励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上下游成龙配套,物料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零排放’是中国化工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而提出的一个管理理念和奋斗目标,必须用‘铁的手腕’抓紧抓好。”任建新语气铿锵。

   “只有把水挤干才有动力,20多年做事从来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任建新表示,集团公司所属的118家企业中,60家企业创造了98%的销售收入和97%的利润,5年后凡达不到“零排放”的企业将作为落后产能淘汰,实行产业转移。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国资委称目前超过95%央企节能减排目标明确
下一条: 塔里木油田:克拉作业区节能减排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