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际油加仍高企于每桶100美元的水平之上。如果以国际油价每桶67美元为国内炼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那么假定在国内油价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美元,则国内燃油价格每吨需上调86元人民币,才能抵消炼油企业因进口原油而造成的亏损。如果按目前每桶100美元的水平来计算,那么每吨燃油至少要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调约2800元人民币。相应每升燃油需上调2.20元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的油价应该在7.4元上下(未征燃油税)才能避免炼油企业亏损。但这是消费者所无法承受的,同时出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抑制通胀,以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原因,国内油价并没有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而上涨。炼油企业的亏损虽然得到了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却不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供应,甚至频频出现成品油短缺现象。目前不少地方出现的“油荒”就是一例。
然而,无论是燃油供应涨价呼声日益高涨,还是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都未能减少市场对大排量汽车的需求。3月中旬,一併上市的凯迪拉克CTS、雅阁3.5L、比亚迪F6等大排量汽车的声势,完全压倒了前些日子上市的新威驰、新雨燕、马自达2等小型车的风头。2007年仅进口豪华品牌车在全国各地的上牌数,同比2006年增长了70.6%,远远高于同年国产轿车23%的增长率。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的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奇特的。这大概只能用改革开放造成“新阶层”的队伍迅速扩大,或者说“新阶层”财富集中度太快的原因来解释。解决这些矛盾不能用“堵”的办法,而只能引导。除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和政府调整对大排量汽车的税收政策之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最积极的办法。
从眼下发展情况来看,着重应用已经成熟的发动机新技术,如涡轮增压、分层燃烧等之外,积极推广各种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油电混合动力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目前,市面上甚至有了雷克萨斯6L的混合动力车,6月份还将有别克君越2.4L的混合动力车。在未来的1年多之内,还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车加入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来。关键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