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2012第三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发布仪式暨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公布了“第三届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与节能贡献内容如下: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截止到“十一五”末,中国南车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为0.4吨标煤/万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为0.0751吨标煤/万元,分别较“十五”末降低48.23%和61.51%。累计节能88.7万吨标准煤(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向节能减排要效益。该公司在技术上,一方面以主导产业为牵引,着力发展高效能、低能耗的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利用铁路发展高速、重载的机遇,大力研制车体轻、能耗低、智能化程度高,低碳环保的节能环保型产品;同时注重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开发了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为社会提供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着眼能源结构的调整,逐步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节能减排“四新”技术应用,加快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技术改造,推动污染治理和总量削减。 公司取得的节能成果主要有: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每年节约能源290.5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8吨;燃气辐射供暖应用工程,每年可节约497.08吨标准煤,节能47.34%,减排二氧化碳1242.7吨;柴油机试验电力回馈发电,年可节约2509.08吨标准煤,年节电716.88万kwh,年新增经济效益791万元;浴室系统节能改造,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3000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0余吨;导热油温热传热技术应用替代传统供热,实现了能源替代,减少了热能损耗,从根本上杜绝了“三废”产生;应用降压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实现锻打设备电机节能改造,年可节约标准煤115.465吨,年节电32.99万kwh,年减排二氧化碳289吨,年新增经济效益31.8684万元;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年节电一千余万度等。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节能贡献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节能减排资金13亿多元,完成节能减排工程项目460项,2011年筹集资金3.9亿元,继续建设节能减排工程项目85项。并在全国煤炭行业首创实现了对节能减排工程的集成管控。 同时构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一是矿井水综合利用产业链,使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3%。二是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三是采煤塌陷地治理产业链。四是瓦斯综合利用产业链。五是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该公司取得的主要节能成果有:开滦集团在所属东欢坨矿建设的矿井污水热能利用项目,总制热量29362KWh、制冷量15520KWh,在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与燃煤锅炉相比年节能量6000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15696吨、二氧化硫107吨、固体废弃物2077吨,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了全矿区绿色供暖、制冷;范各庄和吕家坨两个矿井建设水源热泵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1万吨。京唐港中润煤化工园区配套建设干熄焦工艺,每年利用焦炭显热产生蒸汽332.5万吨,发电6.25亿度;对全矿区109台(套)共计855吨位的燃煤锅炉实施了高效燃烧、分层燃烧和高温红外纳米节能涂料等新技术,使锅炉热效提高15%;对铁路运输的23辆蒸汽机车实施了内燃机改造,较改造前节能19000吨标准煤;主要矿厂变电站应用了SVC静止无功补偿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技术,每年节能量4288吨标准煤;司2011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发电量全年预计达到2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煤矸石、矿井水和地面瓦斯抽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73%和100%煤化工园区内水、煤气、蒸汽、氮气等介质100%综合平衡利用,实现了“三废”零排放。 该公司2011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完成6.9千克标煤/吨,同比降低3.09%;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完成146.5千克标煤/吨,同比降低1.6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3799.6吨、549.9吨、12716.6吨以内,圆满完成了2011年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节能贡献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管理,将节能减排纳入集团对子公司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十一五”期间投资4.76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效提升了原有老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降低了能耗;公司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减排,利用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该公司取得的节能成果主要有:应用先进设备更新旧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年节电4043万度(约为当年总电耗的3%);应用太阳能采暖,每年节约燃油约1050吨;应用太阳能烧水洗浴,年节煤约800吨;推广节能灯,共更换节能灯2万余只,年节电约1000万度;应用热泵采暖实现节能减排,年节能3350吨标煤;利用冶炼过程的余热发电,至2012年2月累计发电1290万千瓦时,该余热发电项目成功运行为黄金冶炼企业利用余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采用综合节能技术在国内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黄金率先采用的SABC工艺成功运行,首创MA211磁力弧。使我国大型矿山的碎、磨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20年,实现了一次跨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型膏体浓密机的成功运行,实现尾矿膏体排放,节水、节能减排,且极大地提高了尾矿库的安全等级,是我国尾矿处理工艺的一次重大革命。2011年与2010年相比,该公司万元产值能耗(可比价)降低4.32%,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降低7.15%。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2011 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单位旅客能源费同比2010 年降低6.88%,主营业务收入能源消耗量同比2010 年降低20.69%,节能效果较为显著,在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在节能工作方面成立了跨越组织边界的节能降耗专项小组,制定节能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覆盖公司全流程的能源管理体系,对系统开展能源审计与碳排盘查,开展国际、国内行业能效对标。并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围绕照明系统、供暖系统、制冷系统、行李系统、捷运系统等开展节能经济运行诊断,以及实施供热系统、空调机组、中水系统、地面电源、飞行区LED 边灯、太阳能警戒灯、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采光大屋面、变频光控照明、反光棒等技术改造,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该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换3000支T5节能灯,安装了14 台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改造了83 台空调机组和41 台水泵,增建了处理规模为每天1 万吨的中水回用项目,为航站楼登机口共配备94 台飞机专用空调,改变了飞机采用燃油方式制冷制热的模式,有效降低飞机发动机噪音,减少航空燃油排放。2011 年节电约300万度,通过使用地面电源及空调设备,减少航空器燃油用量约30339.02 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约543596.31 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将节能绿色中间信贷业务打造成为该银行的金典品牌业务,为国内众多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升级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资金后盾,为国内的金融银行业做出了节能信贷榜样。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利用信贷模式大力支持我国的节能工作,为国内企业的节能研发与改造提供了大量资金。华夏银行自2008年至今的签约节能转贷项目包括法国开发署绿色中间信贷一期及二期项目总计6000万欧元,世界银行节能转贷项目总计1亿美元。节能贷款投放到了余热发电、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焦炉煤气回收利用、风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建筑节能等多个节能领域,涉及水泥、建材、钢铁、煤炭、玻璃、化工、电力、节能服务等多个行业。同时,华夏银行积极推进其在节能转贷领域的能力建设,开展大量的节能减排专项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编制《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指导手册》,将其书作为华夏银行筛选项目的重要指导之一。 截至2011年底,华夏银行累计向17家企业的23个节能项目投放法国开发署转贷3060万欧元,世行转贷5790万美元,全部项目实施完毕可实现每年节约标煤近1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00万吨。此外为加大对国内节能减排领域的支持力度,除给予贷款企业价格优惠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外,华夏银行还为上述项目提供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配套贷款。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从2008年起,公司生产的美的中央空调一直稳居国内品牌销量榜首,其中多联机与冷水机销量一直荣列国内品牌榜首,空气能热水机的销量则一直领跑行业,并遥遥领先第二品牌。该公司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上,一是研究应用先进技术,推出高能效的中央空调产品,为用户节约投资及使用费用。公司积极组建尖端的研发团队,建造先进的测试中心,推动节能技术产品化,开发最新节能产品;二是提供各种建筑环境最佳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最佳的“环境温度解决方案,提倡“系统整体节能”思路,全面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能效”。在管理创新上,一是全面推动支持暖通行业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竞争环境。截至2011年年底,公司主导制(修)订暖通空调行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43项,能效标准12项。二是采用先进管理方式及生产工艺,全面减少机组生产耗费的资源。 美的中央空调销量从2008年起一直位居国内品牌销量榜首,2009年到2011年总销量为656万台,按进入每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为节能产品计算,约30%归为节能产品。按产品结构又分为多联机155万台,冷水机1万台,空气能热水机40万台,多联机与冷水机的节能产品比普通产品节能30%,而空气能热水机比电热水器节能75%。公司获得国内第一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工程在役跟踪检查合格证书”。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节能贡献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十一五”期间实现累计节约标煤106161吨,圆满完成了省节能领导小组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约10万吨标煤的节能量任务。2011年吨合成氨综合能耗实现1158千克标煤,较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规定的合成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1500千克标煤低342千克标煤,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针对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和现有的工艺装置技术水平,在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上谋求实效,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在新建、改建项目上,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采用先进的大型合成氨和尿素生产技术装备,改造原有生产设施,提高了装置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该公司取得的主要节能成绩有,一是淘汰关停落后生产装置,公司关停了3万吨/年硝铵装置,淘汰了高能耗设备60余台,年可减少能耗2.2万吨标煤,为此公司每年减少工业产值5000余万元,减少利润1000余万元。对原煤气化厂8万吨合成氨生产装置实施了异地搬迁改造,年可减少COD排放384.24吨、SO2排放664.44吨,为此公司每年减少利润7000余万元,为改善市区环境质量做出巨大贡献;二是新建项目采用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三是对原有生产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如2010年投资2000万元在永丰公司建设6MW余热回收发电项目,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实现年发电3514万度,节标煤约4368吨。2011年该项目发电1248万度,节标煤4368吨。在巴公工业园区现有的化工装置实施污水治理和回用项目,年可处理废水220万吨,回用水154万吨,削减COD330吨,氨氮154吨,实现污废水“零排放”之目的。采用脱碳闪蒸气采用变压吸附回收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闪蒸气中的有效气CO、H2进行变压吸附回收,该项目年可节标煤12924吨等。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利用工业余热、城市原生污水源、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的热泵系统为城市解决集中供热(冷)的问题,并提供系统投资、系统设计、设备供应、工程施工、运行管理以及售后维护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在商业模式上则采用BOT、BOO、BT或EPC等方式为社会节能减排,帮助政府解决民生投资问题,为客户打造绿色、舒适、节能的宜居环境。2011年,先后在天津、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取得十余项区域能源供暖及节能改造项目,已签和在建项目总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订单总额已超过35亿元。 该公司取得的主要节能成果是,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663件,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已授权的专利350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公司采用BOT、BOO、BT或EPC等方式实施完成了多个余热利用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年节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4.8万吨。详细项目举例如下,天津临港经济区工业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约4万吨,减少CO2排放约10.4万吨,同时天津碱厂可以节省冷却塔风机用电量约224万千万小时、减少自来水用量84万吨。宁河县城及周边地区再生能源供热(冷)系统项目,建设总规模不低于500万平方米,协议总投资额不少于5亿元。采用BOT运营模式,自投产供热开始,特许经营期20年。山西平定县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冷)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0亿元。项目将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营模式,分阶段、分面积完成约1080万平方米的平定县城镇建筑供暖的建设施工,盾安环境获得30年的特许经营期。 该公司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 主要致力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基于吸收式热泵系统实现建筑集中供热(冷)的问题,同时BOT、EPC等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系统投资、系统设计、设备供应、工程施工、运行管理以及售后维护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并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贡献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余热发电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上市第一股,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中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工业余热发电的先河。该公司也是目前国内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投资余热发电项目最多的公司,随窑运转率超过98%。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余热发电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发明专利之一,拥有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系统等一系列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公司独有的多项余热发电技术专利,保证了余热发电项目能源高效利用,在市场中取得较为领先地位。 该公司取得的主要节能成绩有,一是目前国内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投资余热发电项目最多的公司。目前已经有18 个余热电站投入运行,5 个余热发电项目在建,总装机规模达到 241MW,每个余热发电站平均年节约标煤2 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 万吨,可以为水泥企业减少1/3的能耗支出,能够满足玻璃企业几乎全部的电力需求。二是承担了“浮法玻璃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建设”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三是在经营管理方面,实现了余热发电全产业链控制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业务过程、电厂生产、施工过程控制等标准化模式。四是运用全预算、日清表、KPI 等各种管理工具,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余热电站进行连锁管理,实现动态、实时管控异地电厂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天壕节能所投产的余热电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